大型通航樞紐水下護坡綜合檢測工程【工程背景】 某雙線船閘+升船機組合通航樞紐運行二十余年后,引航道護坡在高水位變幅及高速水流沖刷作用下出現局部破損、剝蝕、裂縫等隱患。為全面評估水下護坡穩定性,2024年汛前完成護坡的“空地水”一體化綜合檢測,形成可復制的數字化運維范例。 【實施范圍與內容】 1.檢測區段 l上游引航道護坡(含隔流堤堤頭及航道側) l下游引航道護坡(含分水島彎曲段) l護坡類型:噴錨護坡、混凝土護坡、實心六邊形板護坡等 2.檢測重點 l上游、下游以下水下護坡表觀破損、裂縫、沖刷坑 l坡腳淤積厚度與分布 l水下結構穩定性評估及修復建議 【技術路線】 資料收集→ 無人船三維掃測(0.5 d/區段) → 可疑區ROV高清復查(1 d/區段) → 淺剖驗證水下淺層隱患 → 無人機岸坡巡檢 → 內業融合 → 缺陷量算 → 出具報告 【主要成果】 1.三維數字孿生 護坡厘米級三維點云模型,完整呈現坡面起伏、沖刷溝槽、裂縫分布。 2.缺陷清單 l表觀缺陷:裂縫247條、剝落區31處、沖刷坑19處,均給出三維坐標、長×寬×深尺寸及面積、體積 l水下淺層隱患:淺剖揭示坡腳局部脫空3處,深度1.2–2.8 m,已建議灌漿加固 l淤積分析:坡腳平均淤積0.4–1.1 m,最大淤積厚度2.3 m,提供清淤范圍圖 【技術亮點】 l“空地水”立體協同:無人機完成水上岸坡及灘面快速普查,無人船+多波束實現水下全域掃測,ROV精準確認,淺剖補充隱蔽缺陷探測,一次進場完成全要素采集。 lAR標尺+激光測距+噴墨示蹤:ROV現場測得裂縫寬度精度<2 mm,噴墨法實時驗證滲水通道。 l全周期數字化:原始數據→AI輔助判讀→GIS缺陷落圖→BIM模型掛接,為主管部門建立可逐年更新的“護坡健康檔案”。 l高效安全:雙ROV一用一備,突發故障10 min內切換;水上水下全部自供電,零排放、零污染。 【總結】 項目在27天內完成護坡空地水一體化檢測,累計獲取三維點云>120 GB、高清視頻>80 h、淺剖里程35 km、無人機影像0.8 TB。成果已直接用于2024年度維修設計招標,檢測效率較傳統潛水探摸提升6倍,安全風險降至“零事故”,為同類樞紐護坡運維提供了可復制的“數字化體檢”范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