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峽谷型水庫閘門水下淤積與結構檢測工程【工程背景】 此水庫為70 m雙曲拱壩,閘門區長期受泥沙及枯枝淤積影響,存在閘門關閉不嚴、金屬結構銹蝕等隱患。2025年枯水期窗口內,采用ROV快速檢測方式完成閘門前30 m范圍內淤積與結構普查,為后續清淤及閘門維護提供依據。 【實施范圍與內容】 1.檢測區段 l閘門前10 m縱向、左右岸各10 m橫向,合計約300 m2 l閘門門板、閘門扣、水下工作平臺及兩側岸坡 2.檢測重點 l淤積厚度、分布形態及異物(樹枝、工業垃圾) l閘門及扣件變形、銹蝕、密封狀態 l水下工作平臺結構完整性 【技術路線】 現場踏勘→ROV入水→“由”字形路徑掃描→淤積突變點復測→結構近景取證→現場數據復核→當日出具簡報 【主要成果】 1.數字淤積圖 繪制0.5 m精度淤積等高線,閘底高程572.72–575.72 m區間平均淤厚3 m,局部斷層1 m。 2.缺陷清單 l異物:60–80 cm樹枝、銹蝕金屬片、塑料管件共7處,已現場坐標標記; l結構:閘門門板平整無變形,閘門扣連接緊密,工作平臺無裂縫、螺栓牢固; l涂層:門板表面涂層完好,無大面積剝落。 3.清淤建議 l優先清理閘底3 m淤層及樹枝異物,預計清淤量約200 m3; l建立年度汛前ROV快檢機制,淤厚>2 m即啟動清理。 【技術亮點】 1.單日完成:3人1機單日完成300 m2全覆蓋,節省傳統潛水工期60 %; 2.零放空:利用低水位窗口,無需開閘放水,直接降低調度損失; 3.實時簡報:現場視頻云端同步,24 h內提交檢測簡報供決策; 4.后續可擴展:數據格式兼容庫區BIM模型,支持淤積趨勢預測。 【總結】 項目1天完成龍慶峽水庫閘門區水下檢測,精準量化3 m淤厚及異物分布,確認閘門結構安全,為2025年汛期安全運行提供了快速、低成本、高精度的水下檢測示范。 |